2021安徽教师招聘(讲义+练习题)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讲义+练习题)汇总整理
第一部分 教育学 1 |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1 |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6 |
第二章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21 |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21 |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24 |
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9 |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2 |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32 |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4 |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36 |
第五章 教育目的.41 |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41 |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46 |
第六章 教育制度.53 |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53 |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 56 |
第七章 学生与教师.63 |
第一节 学生 63 |
第二节 教师 67 |
第三节 师生关系 75 |
第八章 课程.81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81 |
第二节 课程设计 94 |
第二部分 新课程理念 1 |
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 .1 |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4 |
第一节 课程目标 4 |
第二节 课程结构 6 |
第三节 课程内容 9 |
第四节 课程实施 12 |
第五节 课程评价 16 |
第六节 课程管理 21 |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2 |
第三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1 |
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 |
第一章 总则 1 |
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2 |
第三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3 |
第四章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4 |
第五章 受教育者 4 |
第六章 教育与社会 5 |
第七章 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5 |
第八章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6 |
第九章 法律责任 6 |
第二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 |
第一章 总则 10 |
第二章 学生 10 |
第三章 学校.11 |
第四章 教师 12 |
第五章 教育教学 12 |
第六章 经费保障 13 |
第七章 法律责任 13 |
第八章 附则 15 |
第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8 |
第一章 总则 18 |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 18 |
第三章 资格和任用 19 |
第五章 考核 20 |
第六章 待遇 20 |
第八章 法律责任 20 |
第四部 《教师资格条例》 .24 |
第一章 总则 24 |
第二章 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 24 |
第三章 教师资格条件 24 |
第四章 教师资格考试 25 |
第五章 教师资格认定 25 |
I第六章 罚则 26 |
第五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8 |
第一章 总则 28 |
第二章 家庭保护 28 |
※第三章 学校保护 29 |
第四章 社会保护 29 |
第五章 司法保护 31 |
第六章 法律责任 31 |
第六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4 |
第一章 总则 34 |
第二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34 |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34 |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35 |
第六章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36 |
第七章 法律责任 36 |
第七部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39 |
第一章 总则 39 |
第二章 事故与责任 39 |
第三章 事故处理程序 41 |
第四章 事故损害的赔偿 41 |
第五章 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42 |
第八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44 |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44 |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44 |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45 |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46 |
第三章 学前教育 46 |
第四章 义务教育 46 |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47 |
第六章 职业教育 47 |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48 |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48 |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48 |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8 |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49 |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1 |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 |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 |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6 |
第二节 教师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 7 |
第三节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9 |
第四节 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10 |
第五节 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11 |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14 |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14 |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5 |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6 |
第五部分 教材教法 1 |
第一章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1 |
第一节 教学口语技能 1 |
第二节 教态语言技能 2 |
第三节 书面语言技能 5 |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7 |
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 7 |
第二节 课堂讲授技能 8 |
第三节 课堂提问技能 9 |
第四节 课堂对话技能 10 |
第五节 课堂板书技能 12 |
第六节 结课的技能 14 |
第三章 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16 |
第一节 课堂观察技能 16 |
第二节 作业检查与分析技能 17 |
第三节 学业成绩测评技能 18 |
第四章 说课技能.21 |
第六部分 心理学 1 |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1 |
第二章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7 |
第一节 注意 7 |
第二节 感知觉 13 |
第三节 记忆 19 |
第四节 思维 27 |
第五节 表象与想象 31 |
第三章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34 |
第一节 情绪 34 |
第二节 情感 37 |
第四章 心理过程——意志过程 .41 |
第五章 个性心理.45 |
第一节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45 |
第二节 个性心理——能力 50 |
第三节 人格 57 |
第六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 .65 |
第一节 社会态度 65 |
第二节 印象形成 67 |
第三节 群体心理 69 |
第七部分 教育心理学 1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 |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4 |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8 |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8 |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0 |
第三节 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4 |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8 |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3 |
第一节 学习概述 23 |
第二节 一般学习理论 26 |
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41 |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41 |
第二节 知识学习的过程 46 |
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53 |
第一节 技能概述 53 |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57 |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61 |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65 |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 65 |
第二节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68 |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影响因素 72 |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74 |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77 |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77 |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81 |
第三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83 |
第八章 学习心理.87 |
第一节 学习动机 87 |
第二节 学习策略 99 |
第三节 学习迁移.111 |
第九章 教学心理.118 |
I第一节 教学设计.118 |
第二节 课堂管理 132 |
第十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42 |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142 |
第二节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44 |
第三节 心理辅导 148 |
第十一章 教师职业心理 .154 |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54 |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157 |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159 |
下载量:562 | 类型:PDF文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