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计量大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复试920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复试核心455题(名词解释+材料分析+简答+论述题)
【复试】2025年中国计量大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复试:920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复试核心455题(名词解释+材料分析+简答+论述题)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笔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考研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复试报考本校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说明:本书按照复试要求、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由学长严格审核校对,仅供考研备考使用,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党的基本路线
【答案】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2.思想路线
【答案】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я心博
3.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答案】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案】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于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5.精髓
【答案】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6.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续性、连续性。
7.先进文化
【答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省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8.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9.四有
【答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0.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11.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12.依法治国
【答案】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不因国家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国家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答案】和平与发展。
14.和谐社会
【答案】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15.政治路线
【答案】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16.改革开放
【答案】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17.政体
【答案】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政治制度
18.时代主题
【答案】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0.国体
【答案】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利由社会的那个或那些阶层掌握
21.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额矛盾。
22.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3.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24.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
【答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25.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6.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
【答案】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8.方法论
【答案】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29.科学发展观
【答案】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0.世界多极化
【答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剧团相互作用而趋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在同一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少数民主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案】社会和谐。
33.党的思想路线
【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34.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答案】实现共同富裕。
3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答案】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37.实事求是
【答案】“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8.“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答案】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9.以人为本
【答案】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40.政治协商
【答案】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2.初级阶段
【答案】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4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答案】(1)公有制占主体;
(2)共同富裕。
44.解放思想
【答案】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语)通常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
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的认识。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了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
(1)根据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党对农业发展的政策,除了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国家对农业实行必要的保护政策以外,主要是指要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所以,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六要深化农村改革。同时,还应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81.近年来,西方频频热捧中国,给中国戴上了一顶顶光鲜亮丽的“高帽”:“世界第二”“世界钱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全球“气候领袖”“文化霸主”“世界工厂”,目的是要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队伍中拉出去,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事实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的国际和地区影响力扩大,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不少人认为中国已经具有“世界性大国”特征,已经跨入发达国家门槛。
你认为中国真的已经很强大了吗?中国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吗?为什么?
【答案】①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并不强大,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开始,到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为止,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
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应在外界异乎寻常的赞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8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
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①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时期既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同时还受到国外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有革命性同时也有妥协性,所以被称作中间阶级,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
③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99.材料如下:
材料1: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材料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材料3: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该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材料4:要认真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特别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重点扶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回答:
(1)上述材料所论述的主题是什么?
(2)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什么样的基本目标?
(3)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答案】(1)上述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论述,所论述的主题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社会建设是民生问题的制度和体制保障。①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公平正义、富裕、健康、安居乐业、法治、和谐,历来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和期盼。
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举措,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养老就医等,件件关系群众生活,事事关乎人心向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个社会和谐人人
(2)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案】(1)第一,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12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俄罗斯总统助理德沃尔科维奇今天满怀信心地说:“四国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据专家预测,不久的将来就将于世界经济的领先者并驾齐驱。”他表示:“我应该利用这种潜力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体系。四国的首次峰会将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材料2:目前西方力量的相对下降与发展中世界力量的上升,可能是同一个历史进程,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发展中世界的力量上升,才导致西方力量的下落。但也可能只是相互纠缠在一起、起点和内在逻辑都不同的两个历史进程。历史大河的运动方向变幻难测,西方经济的衰退对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复兴进程,可能会起阻碍作用,也可能会起加速的作用。就目前情形而言,还很难对这一问题作清晰的解释。但至少也可提醒我们:目前我们所处的这种时期,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中国能够在这个时期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证明我们过去经历的所有年代都不是白白度过的,正是很多代人经过斗争、遭受苦难、英勇奋斗和坚持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材料3: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试分析:
(1)根据上述材料评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2)依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的崛起。
【答案】(1)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主张多极化的箇家和地区集团力量在增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2)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
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材料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在这里说了很长的一段话,现在不重复。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试分析:
(1)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
【答案】(1)①背景:
第一,1949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面貌。
第三,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没有直接明了地回答。直到1952年斯大林才勉强承认,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第五,毛泽东在考察苏联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命题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②意义:
第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深刻论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
第三,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
第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成果:
第一,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实事求是地
(2)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剥削分子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对不同的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不同,对地主和对富农的政策有区别,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对大资产阶级的政策又不同,原因是其阶级性质不同,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而民族资产阶级是
革命的动力。
15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7年,伴随着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另一方面社会进程的种种矛盾也更为复杂和尖锐。因而对于改革就难免有争议,至少在对改革的共识上会产生严重的困难:要不要继续改革?以何种历史价值标准评价已经发生的改革?以怎样的历史价值观推动改革等等,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又是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材料2: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对改革开放的怀疑论,根据无非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出现了发展和收入不平衡,部分社会人群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改革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而且所有这些问题中央和全党是高度重视的,决无丝毫掉以轻心,并已经或正在采取各种举措逐步加以解决,而且党和政府有信心、有能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材料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继承和发展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所谓继承,就是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所谓发展,就是明确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结合有关错误认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2)结合材料,谈谈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答案】(1)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改革开放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到解决。如果因为改革出现问题就否定改革而走回头路,或否定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完全错误的。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来说,还是从体制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是什么?
(2)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176.关于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材料:
材料1: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说,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代表性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现任中共领导干部,也有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各级领导干部;有五大宗教团体的负责人,也有港澳各界的知名人士;有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有民营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等新社会阶层的代表人士。
二是结构合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非中共委员人数占60%多,新进委员占55%以上,妇女委员占17.7%,比第十届高了1个百分点。56个民族都有委员,委员的平均年龄比第十届下降近2岁。
三是素质较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普遍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委员占92%以上,比第十届高了近7个百分点。总的看,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吸收了一大批各党派、各族、各界新的代表人士,这个新阵容显示出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人才荟萃的特色。
材料2:胡锦涛说,各民主党派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材料3:各民族党派、工商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协商,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言献策,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及合作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3,谈谈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的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人才
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26.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題,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3)把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27.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意义。
【答案】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者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走通这条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主要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阵地,是革命胜利发展的立足点,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依托。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三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28.简述十六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答案】21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229.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答案】(1)我国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
(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
230.为什么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
【答案】第一,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始终关系党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第二,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
284.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
(2)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3)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285.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答案】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86.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287.如何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
【答案】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
都是相同的,都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具有与时倶进的理论品质,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同时,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
者是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34.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案】(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2)党的八七会议后,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相继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并从思想路线高度为这一理论的形成指明了方向;在其他许多著作中,他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这一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形成r严整而完善的理论形态,并成为全党的共识。邓小平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335.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案】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第三,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永不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第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336.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
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7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理论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清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
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
进程。
410.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案】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的30多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社会全面进步的30多年,是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3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41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答案】第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极富政治智慧和远见,党的基本路线是立国、兴国、强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构成相互统一、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点。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是为了抵御“右”的影响,防止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改革开放是积极求变,是为了抵御“左”的影响,防止走僵化封闭的老路。
第四,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
41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念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答案】(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针对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首先是对社会主义特征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不完全清醒而提出的。我们过去认为社会主义有三大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这种理解主要来自于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邓小平在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层次上,即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修正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特征和实现形式的认识,从而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一,它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这两个原则是真正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它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第三,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13.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案】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450.新世纪以来我国外交在哪些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答案】新世纪以来,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运筹好大国关系,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做好做实构筑周边地缘战略依托工作,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双赢的地区环境。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巩固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多边事物,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大力加强公共外交的人文外交,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维护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正当权益。继续开展涉藏、涉疆等问题的外交斗争,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外交大局。
451.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答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我们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5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