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2025年天津商业大学020101政治经济学《加试:财政学》考研复试核心700题(名词解释+判断+简答题)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笔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考研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复试报考本校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说明:本书按照复试要求、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由学长严格审核校对,仅供考研备考使用,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逆风向行事
【答案】逆风向行事,它是针对经济发展周期,在经济过热时采取偏紧货币政策,以调控通货膨胀;在经济停滞低迷、紧缩时采取扩张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采用扩张、紧缩两种手段交替使用的做法实现货币政策要求达到的目标。
为调节总量关系,货币政策采用膨胀、紧缩、中性三类政策,以刺激、抑制、不影响总需求,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为了避免实行扩张带来的通胀和实行紧缩带来的经济滑坡,西方学者认为不能笼统一刀切,货币政策应选择国民经济矛盾集中点作为目标,解决矛盾的具体办法是逆风向而行和相机抉择。
2.税法
【答案】税收制度的核心是税法。税法从立法原则来说,首先从属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从立法程序来说,主要税收法规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布实施。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征纳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体规定了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税收法律关系有两个主体:国家及税务机关为权利主体,纳税单位和个人则为义务主体。客体是征收对象。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
3.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答案】平衡预算是预算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形式。差额预算是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形式。
4.财政
【答案】它指的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活动。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形态不同,从而存在着不同的财政模式或类型,即自然经济下的家计财政,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和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
5.平价发行
【答案】平价发行指国债的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相同,政府按票面金额取得收入,到期按票面金额还本。当市场利率与国债发行利率基本一致时,一般采用平价发行。
6.税收资本化
【答案】是指在具有长期收益的资产交易中,买方将购入资产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款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在购入资产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降低资产的交易价格。
7.财政补贴
【答案】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8.零基预算
【答案】是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强调一切从计划的起点开始,不受以前各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干扰,尽可能找出更好的方法,使未来年度的预算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9.公共财政
【答案】它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活动,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10.中间投票人定理
【答案】中间投票人定理指当投票人的偏好为单峰偏好时,多数票规则投票产生的均衡点与中间投票人的峰值偏好正好重合。
11.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
【答案】是指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社会效果的对比关系,这里所说的社会效果包括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井然、生态平衡以及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社会进步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往往难以用货币来度量。()
12.社会保险
【答案】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因失业而丧失收入来源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3.外债
【答案】由政府借款和在国外发行外币债券两部分组成。政府借款包括向外国政府借款、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外商业银行借款以及出口信贷等形式。发行外币债券包括委托国外金融机构发行和直接发行两种类型。
14.税收的消转
【答案】也称为“税收的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15.增值税
【答案】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种商品税。
16.经济公平
【答案】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它在市场平等竞争的条件下靠等价交换的原理来实现。马克思讲的“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产成果的分配”也含有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之意。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以按劳分配为主的经济制度为经济公平创造了前提条件。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净化和完善,每个劳动者之间机会均等、竞争环境均等,按劳分配的原则得以贯彻,以劳动作为要素的个人收入的经济公平就可以实现。另外,我国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和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但由于非劳
动要素分配处于次要地位,而且绝大部分财产由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积累形成,不少劳动者家庭都有利息、股息、红利收入,劳动者家庭有小本经营收入的也不少,因而只要依法纳税、依法经营、平等竞争,获取的收入也不能说不是经济公平,也不能说不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的对称。
17.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案】当社会总需求水平高于总供给水平,即总需求过剩、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缩小财政支出规模,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从而遏制通货膨胀。
18.股息扣除制
【答案】股息扣除制允许公司从其应税所得中扣除全部或部分已支付的股息,仅对剩余所得征收公司所得税。
19.财政管理体制
【答案】财政管理体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财政分配的组织形式、责权划分、管理方式、机构设置的体系。其主要内容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之间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核心是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
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国家管理财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因而它所规定和制约的资金分配和管理权限,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财政管理体制一经确定,便是实行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准则和依据。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相吻合,才能协调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当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财政管理体制便必须与之相应地调节和改变。()
20.财政专户
【答案】就是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预算外资金专门账户,用于对预算外资金收支进行统一核算和集中管理。财政专户分为中央财政专户和地方财政专户,分别办理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的收缴和拨付。
21.林达尔均衡
【答案】林达尔均衡是以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的名字命名的推理,指在期货市场上所存在的共用品现象。
22.综合所得税
【答案】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税。
23.公募法
【答案】公募法是国债发行的一种方法,分为直接公募法和间接公募法。直接公募法,是直接由政府向社会公众出售募集国债的方法,由财政部直接承担发行责任、费用及损失。间接公募法,是由政府约定条件委托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代销,代理国家承担国债发行责任,银行系统再向社会公众出售国债。我国国库券的发行主要采用此法。
公募法发行公债适宜面值小、发行面广的公债,可以直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发行费高,发行时间长。
24.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答案】单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的安排对照表。复式预算是把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25.国有资产
【答案】国有资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可定义为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26.自动稳定器
【答案】是指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财政政策工具或者财政活动。
27.印花税
【答案】印花税,是对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和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的立书、领受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凡在我国境内书立、领受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印花税是凭证与行为结合的一种税。
征收印花税除了增辟财源外,还可以达到多种目的,起多方面作用。一是贯彻实施各项经济法规,促进经济行为规范化,使经济往来信守合同,减少经济损失和各种纠纷;二是印花税由纳税人自购自贴,可以培养自觉纳税观念,加强会计制度和凭证管理;三是税务机关通过征收印花税,能准确掌握税源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印花税采用比例税率和按件贴花(定额税率)。
28.财政本质
【答案】财政本质就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活动”,这是透过大量的收支活动现象得出的结论。
29.规费收入
【答案】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30.财政性货币发行
【答案】当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时,采用向银行借款、透支的方法弥补,结果造成银行被迫多发票子,往往会引起通货膨胀。这种发行货币的方法称财政性货币发行。
31.归属制
【答案】归属制是指个人(股东)可以从其股息所得(还原成纳税前的毛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中扣除公司对该股息已缴纳的全部或部分税额。
32.财政管理体制类型
【答案】财政管理体制类型,即财政管理体制模式,它是由财政资金和管理权限在中央集中与分散的程度、财政资金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管理权限的划分所借用的形式来构架的。
财政管理体制类型或模式的不同,主要是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权限在中央集中与地方分散的程度不同,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采用的具体形式的不同。按中央集中与地方分散的程度不同,财政管理体制可分为高度集中、高度分散、结合三种模式(类型);按划分中央收入与地方收入的具体形式,财政管理
146.纳税人与负税人
【答案】(1)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所谓自然人,一般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就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入。(2)负税人,是与纳税人有联系的一个概念,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3)纳税人与负税人关系: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如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有时是分离的,如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
147.财政调控目标
【答案】财政调控目标,实际上是政府行为目标,就是通过履行政府和财政的职能,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具体讲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总目标中的各种子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中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以及具体产业、部门目标。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国经济到21世纪中叶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财政调控目标的实质是利用财政政策和机制,调节经济发展,达到社会经济目标。财政调控目标是财政调控体系的依据和归宿。没有目标,财政调控缺乏依据,调节目标不当,决策失误,一错皆错,就会导致国民经济混乱。
148.以新偿旧偿还法
【答案】它是以新发行的国债券来兑付旧的到期国债券的偿还方法,其实质是延长到期债券的清偿期。这种方法适宜于在国家财政特别困难或经过通货膨胀后币制改革等特殊情况下采用。
149.财政调控对象
【答案】要使财政调控国民经济达到一定目的,并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在宏观调控中规定国民经济运行方向,使之进入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过程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长过程的统一。财政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应是控制全社会经济重大比例、总体状况的指标。这些指标当然是价值指标和总量指标,如国民收入、投资总额、消费总额、积累与消费比例、货币发行量等,而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状况的最具综合性的指标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它是国民经济得以协调发展,财政调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因此,财政调控体系的调控对象是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是调节它们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
150.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答案】它是安排公共支出计划,尤其是确定和选择公共投资项目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与企业成本效益分析法区别之处在于,除了考虑项目本身的成本和收益外,还必须考虑项目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151.特别预算
【答案】特别预算,又称专项预算。它是指在复式预算中,用于经常预算以后的事业预算、工程预算、公用事业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等。
296.在现代国家中,一级政府的总预算由本级一般财政收支和下级政府的总预算组成,对于一些特殊项目的收支预算一般单列,从而更具明确性和灵活性。_______
【答案】√
297.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NPV的求解公式中的折现率采用的是社会折现率。_____
【答案】√()
298.在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中,属于共享税的税种有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______
【答案】√
29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30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01.当偿还期内的市场利率上升且超过原定利率时,国债持有人就要承担利率相对降低的风险;在偿还期内如果利率下降且低于原定利率,国债持有人也就相当于获得了由于利率下降而带来的额外利益。
302.在过去传统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居绝对主导地位,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有经济。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以及其他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_________
303.外债的结构性调节是一种“消长式”调节。_____
304.俱乐部物品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其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非竞争性。_______
【答案】×
305.财政平衡可以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______
【答案】×
306.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_______
307.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_______
规划。年度预算的编制要与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在编制长期规划时也要求与同期的经济发展趋势相配合。年度预算既要谋求收支平衡,又要与收支变动的长期趋势相适应,重要的是利用收支作为杠杆以调节经济,使其能够在经济发展的一个时期保持平衡,使经济能持续发展。因此,财政收支平衡要从单纯年度平衡的
观点转到财政与经济统筹兼顾,注意保证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平衡。()
现代经济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在开放形势下还受世界经济变动影响,为不失有效调节和发展良机,应给予财政预算执行首长在执行过程中的适度权限,以便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灵活执行。不过灵活到什么程度才不致于违背预算法规的严肃性,需要权力机构讨论确定。
417.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专户的形式有几种?
【答案】(1)全额上缴,即部门和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按全部数额上缴财政专户;
(2)按比例上缴,即部门和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的比例,一部分上缴财政专户,另一部分直接留用;
(3)预算外收支结余上缴,即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可先由单位直接安排预算外支出,只将预算外收支结余的部分上缴到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一般情况下,全额上缴是主要形式,只有少数费用开支有特殊需要的预算外资金,经财政部门核定收支计划的,方可按确定的比例或按收支结余的数额定期缴入同级财政专户。
418.我国财政的行政支出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案】它主要包括:(1)行政管理费支出;(2)武装警察部队支出;(3)公、检、法、司支出;(4)外交外事支出,等等。
419.简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
【答案】资源配置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具备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最佳状态。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标准”论证的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达到最优的效率状态,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达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因此,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资源配置中采用何种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在资源配置中采用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是指预算内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政府集中的投资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而预算内投资结构和保证重点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于如公用建筑和国防工程等属于不能回收的投资项目,财政拨款应视为这种工程的成本,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实现工程的高质量。对于作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
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是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国家预算的前提。
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
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复式预算虽对预算安排和预算分析有一定的意义,但编制和实施比较复杂。我国曾一度编制复式预算,目前已不再编制复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它的要点是:逐项确定支出预算,以上年度各项支出数为依据,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这种预算安排方法的初衷是控制支出规模,但最终结果则可能是平均分配资金,难以保证重点,导致支出规模的日益膨胀。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从理论上看,零基预算是完全重新编制年度预算,如同编制一个新的预算一样,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切从头开始,丝毫不考虑上年的基础。零基预算的明显优点是有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效率,控制预算规模,但要求具备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及统一的标准,否则也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纵观世界各国的预算,无论是单式预算还是复式预算,主要仍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事实上还未成为确定的编制预算的一般方法,通常只用于具体收支项目上。我国预算编制长期以来是采取分项增量法,近年来有些省、市试行零基预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应当说明,国家预算的划分在总体上只包括上述两种类别。至于其他各种预算名称,有些属于政府预算政策的代名词,有些是某项或某几项财政收支指标的测定方法,有些则是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方法。如中长期预算实际是政府的中长期财政状况的预测,项目预算、行动预算和绩效预算是某些建设项目或某些行政支出的安排和核算方法,属于工程预算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范畴;而国民经济预算和充分就业预算事实上是一种预算政策,如充分就业预算就是政府按照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设计的以实现充分就业为政策目标的一种财政政策。
460.简述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它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多个领域,以及社会多个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财政政策在生产环节产生的影响。财政政策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以及通过对投融资的影响发挥稳定经济增长的功能。政府利用财政政策既可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又可间接引导资源配置。
(2)财政政策在分配环节产生的影响。财政在分配环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其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调节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财政政策工具是通过利益格局的调整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
(3)财政政策在流通环节产生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与价格政策相配合,引导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二是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商品进出口总量和结构。
(4)财政政策在消费环节产生的影响。比如,财政的支持、保护农业政策,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工业以及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使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有了基础。又如政府增加教育支出,这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提高消费水平、改变消费结构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461.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效果。
【答案】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长短比较而言,内在时滞只涉及经济问题的发现与对策研究,
不变或减少。
(2)决定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会随着名义收入下降而降低档次,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减。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3)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之所以会影响财政收入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缴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入的最终影响。
492.对增值额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答案】增值税是以产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这就涉及到对增值额的理解问题。对增值额可以有多种理解。一是从马克思的价值构成理论理解,它是企业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的价值(C+V+M)总额,扣除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C)后劳动者新创造的国民收入(V+M),相当于我国财务上的净产值。二是从一个企业角度看,增值额是这个企业的商品销售额,扣除为生产商品外购的商品额之后的余额,也大体上相当于企业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三是就某一商品生产全过程看,是该商品生产、流通的各环节新创造的价值即增值额之和,相当于该商品到实现消费时的最后销售总值。没有生产活动便没有某一种商品,之所以现在消费者有某一商品消费,全部价值都是劳动者在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新创造出来的。四是从征收增值税的实践看,各国对产品价值中旧的转移价值的扣除项目不同,增值额的内容不尽相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主要是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造成的,特别是由于财政状况和技术更新政策不同引起的。
493.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答案】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稼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建的有:
(1)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2)税种的性质不同。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
(3)课税范围的宽窄。课税范围较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因为课税范围宽,消费者难以找到应税商品的替代品,只能购买因征税而加了价的商品。
(4)税负转嫁与经营者利润的增减关系。生产者利润目标与税负转嫁也有一定关系。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销量。
和使用税收情况的权利。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这种无偿性同国家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是不同的。但必须指出,税收的无偿性与税收的强制性一样,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针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的。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税收有偿性的一面。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一般说来,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收入,发生了应该纳税的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的标准纳税,不得违反。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也会发生改动,因为唯此才能使税收制度更为合理和科学。
528.我国的外债种类与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我国外债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近年来我国外债大体上是国际商业贷款占一半,另一半为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贸易信贷,形成多角度有选择的债务结构。第二,外债余额中过去长期债务所占比重较高,进入“十五”时期短期债务的比重上升较快,目前已经达到70%以上,大大超出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25%为上限的外债期限结构标准,这与贸易信贷上升有关。第三,外债来源结构和币种搭配日趋合理。第四,我国近年来的外债余额虽然增长较快,短期债务的比重上升也较快。
529.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答案】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涉及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施、通信设施、水利设施、供电设施、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设施、供气设施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部门。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马克思曾把生产条件区分为共同生产条件和特殊生产条件,与此相对应,他把固定资本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机器的形式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那种固定资本”;另一类是“具有铁路、建筑物、农业改良、排水设备等形式的固定资本”。马克思指出后一类固定资本的特点是:“作为生产资料来看,固定资本在这里与机器一类的东西不同,因为它同时被不同的资本当作它们共同的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来使用。(我们在这里还没有涉及消费本身。)固定资本不是表现为被包含在特殊生产过程中的东西,而是表现为各特殊资本的大量这类生产过程的联络动脉,它就是由这些特殊资本一部分一部分地消耗掉的。因此,在这种场合,对于所有这类特殊资本及其特殊生产过程来说,固定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同它们相分离的生产部门的产品,但是,在这里不能像在机器的场合那样,由一个生产者把它当作流动资本售出,由另一个生产者把它当作固定资本买进来,相反,它只有以固定资本自身的形式才能出售。”马克思的话隐含着下述含义: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固定资产,它不能被某单个生产者独家使用,它不是独占性地处在某个特殊的生产过程中,不能被卖者当作商品一次性地整体出售给使用者。换句话说,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公共设施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无疑具有马克思所指出的后一类固定资本的特征。
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其建设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承担,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的基础
作为增值额,然后按适用税率求出增值税额。
②减法(或扣额法)。减法是将企业单位纳税期内的销售收入额减去法定扣除额(如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配件等)后的余额作为增值额,再按适用税率求出增值税额。
③扣税法。扣税法不直接计算增值额,而是从按销售收入额计算的税额中,扣除法定外购商品的已纳税金,以其余额作为增值税应纳税额。
567.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1)预算盈余偿还法,是指政府以预算盈余资金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做法,这种方法实施的前提,是政府预算必须有盈余;
(2)偿债基金法,这是建立偿债基金,以备偿债之用。所谓偿债基金,是在政府预算中专门设立,并规定来源和用于公债还本付息的专门准备基金,其来源包括预算定额拨款、公债发行收入的定额缴纳、部分超计划发行公债、公债还本付息结余、部分预算结余以及偿债基金经营收益等;
(3)预算列支法,即公债偿债期到时,政府将当年到期的公债本息直接列入本年预算支出中。这种方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证债权安全,增强公债信誉;
(4)借新还旧法,这是政府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法。为此,政府从每年新发行的公债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来偿还公债的本息。
568.简述收取使用费不同于税收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答案】首先,收取使用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的作用。比如:假定某一工厂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污染而又没有采取治理措施,那么,它的私人成本将小于社会成本,获取额外利润,政府收取的使用费可以定在等于甚至高于额外利润的水平上,则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迫使企业治理污染,或者政府运用这笔使用费来治理污染。
其次,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收取使用费遵循的是受益原则,谁受益谁支付,合情合理,同时吸收了价格机制的优点,至少要支付相当于成本水平的使用费,显示了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有利于避免公共物品的过度需求,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那么,当某一项收入既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取使用费形式时,如何合理选择呢?这可以根据政策目标和效率原则进行抉择。比如:如果公路使用费不是在全国统一征收,即有的公路收取使用费,有的公路不收取使用费,就会产生车主选择不收费的公路,甚至绕道而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征收燃油税更有效率。如果财政收入奉行受益原则,则选择收取使用费更为公平;如果奉行支付能力原则,则选择燃油税更为公平;如果为了防止诱发滥收费现象,则选择税收形式更为恰当。
569.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案】税收原则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的建立、执行以及修改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它具体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和财政原则。税收原则不仅对政府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来说十分重要,而且还是判断既定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税收效率要求国家征税活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以尽可能地缩小税收扭曲资源有效配置带来的超额负担以及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征纳费用。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方面的内容。税收的公平原则要求条件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而对条件不同者应加以区别对待。税收的稳定原则指的是运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来调节和干预经济运行,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税收的财政原则强调税收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利于取得财政收入,以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排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支持和促进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具体方法为:第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第二,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第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第四,推进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第五,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
615.国债利息率的确定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利息率的合适与否关系到国家负担轻重、财政是否蒙受不必要损失,也关系到国债发行是否顺畅。但要制定合适的国债利息率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资金市场上资金供应量的大小及与此相关的资金供求关系。社会上资金供给量多,国债利息率可以低一些;资金紧缺,国债利息率就应厘定得高一些。否则,不是国债难卖就是使财政受不必要的利息损失。
要考虑金融市场利息率的高低。这与考虑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情况具有一致性。资金市场供求情况决定资金价格利息率的高低,国债利息率与金融市场的利息率应一致。若国债利息率比市场利息率低得过多,则国债难以出售;若国债利息率比市场利息率过高,则增加了国库不必要的负担,扰乱了市场利息率,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但国债利息率与金融市场利息率保持一致,不是二者相等。国债利息率根据政府信誉高低和需要资金程度可以高一些或低一些。
要考虑政府信用情况。政府信用差,国债利息率要高一些,只能以更多物质利益刺激人们认购,否则出售不了;政府信用高,国债利息率可以低一些,但不能过低。
616.简述消费基金的形成与财政的关系。
【答案】消费基金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职工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个人消费基金大部分由财政来提供,一部分由本部门创收提供。社会消费基金主要是满足国家政权机关、科学文教等事业单位的公共需要,主要由财政提供资金来形成。
617.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答案】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政府缺陷和失效可能表现在多方面,包括:
(1)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2)政治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3)滥用权力而导致的寻租行为;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618.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案】(1)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信息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
(3)财政活动牵涉的范围颇广。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和它所执行的经济社会职能,决定着财政
活动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并同整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密切相关。
655.发展第三次产业的意义有哪些?我国应如何加快第三次产业的发展?
【答案】发展第三次产业有利于加强社会分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物质生产优质高效;有利于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方便生活,使生活丰富多彩。发展第三次产业对我国讲,还有特殊意义。这就是有利于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有利于我国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使我国经济发展能跳过某些发展阶段,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特别是重视三产中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更是这样。()
但我国第三次产业发展滞后,改革初期为12%,为世界各国排名的倒数几位,到1997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24:48:28,劳动力就业之比为58:22:20。这个结构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太低,应为40%左右才合理。第三次产业发展滞后阻碍我国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有碍于市场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也不利于对外开放。要加快我国第三次产业发展,首先是要加大第三次产业的投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特别是要对第三次产业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部门如教育、科学、电讯、交通、房地产业等增加投资,加快其发展。其次是要调整第三次产业中有些部门过低的价格,在增加自身积累发展能力的同时又能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来投资发展。例如合理调整交通、邮电、公用事业的价格,便可以吸引各方投资。再次是深化改革、政企分离,对事业服务单位的性质重新界定,使事业服务单位能推向市场的都进入市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改变过去靠财政投资、限制发展的旧体制。
656.试述政府干预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答案】政府干预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的价格等。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稳定经济的目的。
(3)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与资金。财政的目标是通过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与资金,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诸多方面:
(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这里且不说政府提供的经济信息有可能失真或不及时,仅就政府应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言,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就比较丰富而且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就多,一般来说,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大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又大都大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数亦是如此。再从几个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全部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已上升为20%〜40%。上述资料证明了一个我们曾反复强调的财政原理: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因此,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研究的深化。简单地说,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NP或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增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691.简述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
【答案】社会保障中的公平指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性。社.会保障中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二是对积累的影响。
不同项目的社会保障体现公平的程度有所不同,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及部分社会福利事业支出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凡符合条件者可以无偿使用,体现的主要是社会公平;社会保险项目,一般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负担,职工享受的社会保险水平,既要能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又要与个人缴费多少挂钩,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体现的是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并重。
692.既然法治性是政府预算的根本特性,如何按照法治性的要求改革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
【答案】所谓政府预算,指的是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政府施政计划的一部分,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预算类型。“法治性”是市场经济下政府预算的根本特性。我国现有的政府预算制度离法治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1)强化政府预算的计划性;(2)强化政府预算的法律性;(3)强化政府预算的归一性;(4)强化政府预算的公开性;(5)强化政府预算的政治程序性。
693.如何理解和把握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案】理解这一定理,关键在于理解为什么必须同时满足的五项条件,以及为什么阿罗认为这五项条件是相互矛盾的,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
以上为本书摘选部分页面仅供预览,如需购买全文请联系卖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