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研考研复试正文

2025年天津理工大学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复试专业综合基础理论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复试核心440题(概念+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

gkgov 考研复试 2024-03-30 13:53:42 1314 0 天津理工大学

【复试】2025年天津理工大学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复试:专业综合基础理论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复试核心440题(概念+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

天津理工大学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笔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考研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复试报考本校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说明:本书按照复试要求、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由学长严格审核校对,仅供考研备考使用,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概念题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答案】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2.肯定

【答案】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3.新经济政策

【答案】新经济政策是指1921年3月俄共十大制定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制定,标志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的实施,扭转了俄国的危机,加强了经济基础,发展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4.社会总产品

【答案】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产生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5.纸币

【答案】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6.谬误

【答案】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7.哲学

【答案】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8.认识的客体

【答案】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9.唯心主义

【答案】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10.历史观

【答案】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11.阶级斗争

【答案】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12.唯物主义反映论

【答案】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的发生。

13.内容与形式

【答案】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内容和形式既对立又统一。

14.生产方式

【答案】生产方式就是人类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和方法,它的内容是生产力,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就是生产方式。

15.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

【答案】从资本的实物形态上看,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技术构成。

从资本的价值形态上看,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价值构成。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它决定同种商品的价值量。

17.原因与结果

【答案】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范畴。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18.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或者说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9.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人新的阶段。

21.扬弃

【答案】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的、不好的因素,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好的因素。扬弃是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的统一。

22.国体

【答案】国体(类型)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

23.相对人口过剩

【答案】所谓相对人口过剩,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24.现象与本质

【答案】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25.资本集中

【答案】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26.认识

【答案】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7.发展

【答案】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8.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9.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30.社会存在

【答案】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1.垄断组织

【答案】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32.技术

【答案】广义的技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生产技术、实验技术以及其他技术;

狭义的技术专指生产技术,即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活动方式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和方法。

33.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它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34.阶级

【答案】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5.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36.形而上学

【答案】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7.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普遍性的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38.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造成物价上涨的现象。

3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答案】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40.上层建筑

【答案】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意识形式。

41.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42.历史唯心主义

【答案】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产物。

43.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4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检验真理,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所以,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接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的主要根据。

146.为什么说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历史过程?

【答案】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这是因为: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同样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总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要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147.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答案】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论路线。反映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坚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先验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坚持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反映论,反对先验论。

148.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革命的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答案】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革命的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49.简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含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所以它讲的不是一切人所有的共同本质,而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

(2)由于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就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

15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叫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

218.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答案】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基本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

基本特征: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19.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22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的对立:

第一,产生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表现,是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和事物所处的复杂多变的外部条件造成的。

第二,发展趋势不同。必然性是比较稳定的持久的,具有必然要贯彻到底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稳定的暂时的,是一种不可能如此的趋势。

第三,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不同,它在发展中一般只居于从属的地位。

两者的统一:

第一,相互渗透。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第二,相互依赖。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凡是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凡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都始终受着内部必然性的支配。

第三,相互转化。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2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答案】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对此回答不同,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世界“可知否”问题,对此回答不同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83.简述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解

【答案】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般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情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具备以下条件:(1)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2)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3)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4)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28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二者有着原则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回答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科学的揭示了认识的辩证过程。

285.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案】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86.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案】(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8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答案】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总之,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真理。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

327.试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方法。

【答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领导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目前已有170多年了,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

(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敢于走自己的路,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用了大量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把人类文明的果实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营养。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中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和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经验和方法,都应该吸收和借鉴,为我所用。当然这种吸收应是批判地继承、学习和借鉴,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能照搬照抄。

328.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329.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答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

化,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数量减少,危机周期长度缩短,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也不太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

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是深远的,这些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提高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渐进的条件。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没有改变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传统的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没有削除资本与新型的劳工阶层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社会福利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瓦解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

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而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也是错误的。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355.联系实际阐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答案】(1)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2)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而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而低于价值。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3)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超额利润,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仍按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售,因而可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条件差、水平低的生产者,个别劳动

受挫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这—点。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提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87.试述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案】原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混淆和颠倒。

(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①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原因之所以成为其原因,是相对于它引起的结果而言的;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③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结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原因并引起原因的变化。

意义:(1)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388.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人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一般原则和要求。

(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4)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5)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5年天津理工大学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复试专业综合基础理论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复试核心440题(概念+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

完整、系统和正确的认识。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给我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我们的意识转化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因此只有勇于实践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创造美好的生活;第二,我们的实践必须要受认识的指导,尤其是作为认识高级形式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首先实现对事物的认识,特别是理性认识,并用它来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第三,正确的设计和实践还必须要符合主体的需要,不断创造价值,为群众谋利。总之,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在看到实践决定认识方面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认识的主体性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认识的指导下,勇于实践,尊重群众的需要,让生活更加美好。

41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一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遇,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试分析: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答案】(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于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必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且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4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

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2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另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3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人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已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摘自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材料4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

【答案】

以上为本书摘选部分页面仅供预览,如需购买全文请联系卖家。

声明

内容来源于师资汇编和收集学员资料(各科目资料都有)。
招聘公告来源各地人事考试网,详情人事考试导航网址

本文链接:https://www.gkgov.com/post-3804.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3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