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研考研复试正文

2025年四川师范大学010106美学《复试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5套卷

gkgov 考研复试 2024-12-22 16:40:53 1227 0 四川师范大学

【复试】2025年四川师范大学010106美学《复试: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5套卷

四川师范大学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学长历年考研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并由学长严格审核校对。其内容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出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复试备考复习的重要资料。

目录

【复试】2025年四川师范大学010106美学《复试: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5套

卷(一).4

卷(二).10

卷(三).16

卷(四).22

卷(五).28

【复试】2025年四川师范大学010106美学《复试: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5套卷(一)

说明:本书按照复试要求、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由学长严格审核校对,仅供考研备考使用,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

【答案】黑格尔提出,否定和肯定是辩证的统一,否定之否定没有返回到原来的肯定状态,而是达到了比原初状态更高程度的肯定,并表现了事物自身的更大的发展。黑格尔认为,概念的发展最初是直接的规定,是肯定,由于自身包含着差别而必然否定自身,是否定,这是第一个否定。否定之否定克服了原初的肯定和它的否定之间的对立,达到了更高的统一,表现出在更高阶段上的自我回复,这是第二个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相当于“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它提供黑格尔哲学的建筑术,在其体系中无所不在。在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第一阶段是单纯的或自然的统一;第二阶段是一种分离,即第一个否定;第三阶段,否定之否定,纠正了分离,在更高水平的和谐整体基础上回复统一。

2.自然律

【答案】托马斯伦理学的核心是“自然律”。中世纪所说的“自然律”不是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它特指关于人的本性的规律。自然律是上帝制定的永恒律,并铭刻在人的心灵中,表现为人的自然禀赋和倾向。自然律的要求依次为:趋善避恶以保全生命,通过夫妻关系桌繁衍后代,在和平的环境里探索真理,服从法律以保持社会秩序。自然法既是不成文法,又是成文法。自然律首先是直指人心、见诸人心的不成文法,它以自然方式无声无息的支配着人的行为。不成文的,自然律可对人的自然生活提供充足的指导,但却不足以保障人的生活,由此需要成文法的补充。成文法的来源一是上帝直接回人类宣布的神律,二是人的信仰与理性。托马斯强调自然法是成文法的根据,在成文法中,神律高于人法(教规和民法)

3.笛卡尔的天赋观念

【答案】关于天赋观念的概念有几种观点。一种观点把它们当作不是来自于经验而是发源于心灵本身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出生时潜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经验以某种方式使它们变得明白,从而将它们显示出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由我们天生具有的倾向形成的观念。笛卡尔按照观念的不同来源,把所有的观念分为三类: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笛卡尔认为天赋观念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因此是不会错的,他将天赋观念作为我们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4.康德的二律背反

【答案】二律背反指一些正相反对的命题,其中每个命题都似乎为形式可靠的证明所支持,但它们却相互不一致。康德使用这种形式,以表明当理性超出了经验的界限去希望寻求解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时,它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二律背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辩证论”中提出了四组二律背反。他主张,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宇宙学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些二律背反。它们是相应于四组范畴的关于世界本性的四组辩证推理。(1)量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反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2)质的二律背反。正题:一切事物是由单纯的成分所构成;反题:没有单纯的成分,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由复合的东西所构成。(3)关系的二律背反。正题: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没有自由;反题: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并非一切事物都有原因,存在着自由。(4)样式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的因果系列以一个必然存在者为第一因;反题:没有绝对的必然存在者,世界的最初原因是偶然的。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实践的二律背反,其命题为:正题,追求幸福的欲望必定是德性准则的动机;反题,德性准则必定是获取幸福的有效原因。《判断力批判》中的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为:正题,鉴赏判断不是以概念为基础;反题,鉴赏判断是以概念为基础。康德的所有这些二律背反都不是他自己构造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哲学史上的对立立场。按康德的观点,一旦我们表明这些二律背反是如何由于理性的功能失误而产生的,它们就被表明为虚幻的和可以防止的东西。

5.不属灵

【答案】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与自己的欲望妥协。

6.《人类理智新论》

【答案】德国近代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这是他针对J.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进行论战的作品,其章节标题都依洛克的原书,并用代表洛克和他本人的两个人对话的形式写成。

二、简答题

7.简述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阿伯拉尔认为,逻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发现论据的科学,一个是判别论据的科学。阿伯拉尔说,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它在从事逻辑证明之前寻找证据,探索论据是否确实,只有在确定了论据的真理性之后,证明推理才能进行。阿伯拉尔认为,辩证法的首要任务不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批判。

阿伯拉尔把辩证法应用于神学,指出神学信仰中包含的不一致和相互冲突之处。在《是与否》中,阿伯拉尔列举了大量的神学论题,每个论题都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见,这些意见都是为教会认可的使徒和教父所持有的。阿伯拉尔并没有表明自己在这些论题上的立场,而只是给出正和反两种观点。阿伯拉尔的这一做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使神学获得了“辨证神学”的标准形式。

阿伯拉尔对在这些权威的意见出现的矛盾作出了解释,他认为,他们的错误并不是由于信仰引起的,而是由于误引了伪托的权威著作所致。阿伯拉尔进而说,对于一切的权威著作,人们都应有自由进行批判,因为权威也有可能犯错误。这样,阿伯拉尔就论证了在神学中,辩证法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对于那些反对辩证法的神学家,阿伯拉尔说:“真理不会反对真理。真理不会像错误被用来反对错误那样反对真理,善不会像恶被用来反对恶那样反对善;所有善的东西都是和谐的、一致的。所有知识都是善。”

8.何谓“本体论的承诺”?

【答案】奎因用以从语言角度探讨物理对象和理论对象的实在性问题。他认为本体论问题归根到底是语言问题。人们之所以有义务承认物理对象的存在,是因为人们的语言中有一些关于物理对象的词在起作用。当人们构造某种理论的时候,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自由地决定在这种理论中采用什么样的术语,人们就有义务承认这种实体(原子)的存在。一个人在谈论一种事物时,他就作出一种本体论的承诺,即承认这种事物的存在。这是一种约定论的观点,即认为科学知识以约定为基础,人们在建立一门科学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作出许多约定,而这些约定是根据它们的适用性选出的。奎因还借助于量化逻辑来论证这一观点,认为本体论承诺是相对于理论而言的,是通过量化的作用揭示出来的。人们对之作出本体论承诺的东西,不过就是量化的约束变项的值,量化的约束变项以这些东西作为取值范围。

9.简要评述文德尔班的普遍价值的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答案】(1)文德尔班的普遍价值的理论主要是依据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学说——康德的伦理学,他的普遍价值不外就是康德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的“绝对命令”。康德认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应当这样”行动,按照“良心”原则行动;文德尔班的估价的最高标准也是“应当如此进行估价”,按“良心”的原则进行估价。文德尔班的普遍价值标准类似康德的伦理学标准。他指出:“我们认为这种伦理学规则是凌驾于个别人的个人感情之上的东西。众所公认的标准是一种正确的标准,个人的决定必须服从它,必须与它一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心的心理学性质,它是一般意识在个别人中的声音,我们由之而引出个人对它的服从规律。”

(2)康德的伦理学最后把承认上帝当做是道德行为的保证。弗莱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者也同样如此。文德尔班说:“我们相信存在着人类进行估价的绝对的标准……这种相信是以我们具有超越的理性秩序的特权这个假定为基础的。只要我把这种秩序看一个较高的实在的心灵的内容……那它们就必须看做是一个最高的理性、即上帝的内容。”

10.简述萨特的自由观

【答案】萨特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存在堪称真正的存在,那就是“自为的存在”。它本身就是一种虚无,这种存在其实就是人的现实存在,自由并不是人的属性,是一种超出历史规律的个人绝对自由。它实质上从否定出发,是虚无化的能力。他认为,否定是自由的根本基础。因为人感到不足和欠缺的,有局限性的存在,因而就总是有一种要超越自身的存在和自身的过去的企图和能力,这就是人的主观意识的最突出的特性。而意识超越出自身而通过行动以达到自身企图的过程,就是萨特称之为虚无化的过程,自由的信号。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是因为人是自为的,不断地超出自身,可以制造这样或那样的可能。萨特认为,承认“人命定是自由的,”这只是第一步,人的自由还必须在选择中,在选择的行动中,才可获得其意义。因而自由实质上也就是选择的自由。

11.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答案】笛卡尔认为,现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之上。要建立哲学体系的基础,首先必须取消所有不可靠知识的基础地位。

“不可靠”不一定等于“不真”,只是说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笛卡尔采取的是怀疑的方法,认为凡是不能通过怀疑的方法推敲的原则,都要被排除在知识的继承之外。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人们一般认为不可怀疑的确定性,都在笛卡尔的怀疑之列。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提出了怀疑三部曲,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和数学的观念等。首先,周围世界是感知到的现象。()

但是,既然我们有过被感情欺骗的经历,感觉不可靠显而易见,因此周围世界是可疑怀疑的,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其次,我们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我们在梦中对自身也有感觉,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区别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企图用有无外物对应来区别梦幻与真实的感觉,都是徒劳,因为感觉和梦幻、想象一样,都可以在外物并不存在时发生。最后,数学是思想的对象,但思想的对象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可能有一个,“邪恶的恶魔”、他恶作剧般的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使之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这些对象来自一个错误的根源。

笛卡尔认为现有的哲学原则和观念都是不确定的,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唯一妥当的办法就是对一切知识和观念都采取怀疑的态度,通过普遍怀疑来寻找无可置疑的真理,确立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推演科学体系的基石。于是笛卡尔以怀疑为武器给予漏洞百出的经院哲学以毁灭性的打击。他的怀疑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正是运用这种“方法论上的怀疑”,笛卡尔开始了重建形而上学的工作。

休谟问题对于后世的哲学家具有重大的影像,如康德就说,正是休谟把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后

世的哲学家也提出了各种学说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康'德认为因果关系是一个范畴,后来的哲学家又提出“规则性理论”、“反事实理论”和“操作分析”理论。但这些观点还没有一个被认为是对休谟问题的解决。

2025年四川师范大学010106美学《复试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5套卷

以上为本书摘选部分页面仅供预览,如需购买全文请联系卖家。

声明

内容来源于师资汇编和收集学员资料(各科目资料都有)。
招聘公告来源各地人事考试网,详情人事考试导航网址

本文链接:https://www.gkgov.com/post-3788.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2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