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农业大学020200应用经济学《加试政治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900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复试】2025年山东农业大学020200应用经济学《加试:政治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900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笔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考研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复试报考本校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说明:本书按照复试要求、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由学长严格审核校对,仅供考研备考使用,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答案】人力资本指为了提高劳动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而投到劳动者身上的培养训练等投资,是无形资本,它与物质资本(有形资本)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投资。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效益还能使相关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效益,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效益是递增的。
2.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答案】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也称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它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的财产权利,它也是企业资产所有者最基本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的权利,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内容,是企业的出资者依据自己对企业的出资规模,获取相应资产收益的权利。当企业破产时,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还表现出另一种职能,即在企业清偿债务之后,企业的出资者按其出资份额获取企业资产残值的权利。当企业资产所有者不再直接控制企业资产,而把这些权利委托给企业的经营者时,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又相应地产生了两项新的权利内容:一是对企业重大决策,尤其是关系到企业资产规模变动的有关决策的审批权;二是选择企业经营者的权利。
3.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答案】(1)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用作偿还赊购欠款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2)货币支付手段的特点是: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而产生的,卖者先向买者提供商品,买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向卖者支付所购商品的货款。这一职能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4.金融寡头
【答案】金融寡头指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和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通过“个人联合”等形式实现其对国家政权的控制。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的统治者。
5.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产权
【答案】(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2)产权是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一组权利的总称。首先,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是产权的核心和主要形式,其他形式的产权都是由财产所有权派生的。其次,产权还指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与财产所有权有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关的财产权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经营权,指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国有财产的经营权。
②使用权.指法律允许全民集体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和其他资源,并取得收益的权利。(除了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外,法律尚未规定而实际存在的还有国有行政实业单位的财产使用权。)
(3)产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因而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不等同于所有权,而有其更为丰富的内涵。
(4)产权是财产权利,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种经济制度.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6.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也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7.垄断组织
【答案】垄断组织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随着垄断的形成,便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可以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如短期价格协定,比较复杂和规范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形式。近几十年来,混合联合公司日益发展,成为垄断组织的新形式。
8.职能资本
【答案】职能资本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实际发挥了职能作用的资本。在内容上职能资本主要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产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剩余价值。职能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通常情况下,只有职能资本才能获得平均利润,而非职能资本(如借贷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利息)则小于平均利润。
9.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答案】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它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现阶段我国全民所有制采取的是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国家作为人民的代表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10.产权
【答案】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产权的基本内涵有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是涵盖一组权利的整体。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
11.超额利润
【答案】是指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12.两种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两种经济增长方式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在原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主要靠扩充生产要素来增加产出的方式。它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指通过提高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增加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产出的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高质量,符合市场需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这两种类型的增长方式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和发展。一般地说,在经济基础较差和工业化不发达阶段,主要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在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主要采取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13.三次产业分类法
【答案】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换句话说,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质的组合和量的比例。产业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法属于其中一种。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的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14.对外贸易
【答案】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对外贸易是对外经济关系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其他的对外经济关系形式都与对外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外贸易是一切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式的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有利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15.价值增殖过程
【答案】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同时就是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可以看出,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岳身劳动力伶值的时间,称作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
16.价格体系
【答案】价格体系,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价格体系是由商品比价和商品差价构成的。商品比价,指在同一时间内,在同一地点,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商品差价,指同一种商品由于质量不同,流通环节不同,购销的地区、季节、数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17.纸币流通规律
【答案】纸币是价值符号,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18.寡头垄断
【答案】寡头垄断是由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少数几家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二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有差别但可以替代的产品。
寡头垄断的形成是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某些产业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使然,是客观的经济现象。
19.外汇
【答案】外汇是一国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适应各种目的的国际支付或清偿所需要的国际性货币的兑换行为。静态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静态的含义。
20.商品拜物教
【答案】指人的社会关系被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的关系被颠覆地表现为物的关系并反过来支配人们命运的现象。商品的神秘性质是由商品形式本身所引起的。因为随着劳动产品取得了商品形式,人类劳动的同一性质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用时间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量,而人们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则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这样一来,商品形式就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他们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东西,本来是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却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关系。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及其矛盾。
21.产业结构
【答案】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的组织与构成状况,以及它们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关系。
2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内在本质联系的规律。具体内容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3.有效竞争
【答案】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有效竞争的具体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短期来看,如果现实的市场背离了完全竞争的某个条件,那么最好在其他条件下也有所背离。这样的竞争才是有效的。
(2)从长期来看,存在着潜在竞争和替代品竞争的产业或市场,就是有效竞争的产业或市场。
(3)工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也具有竞争的性质。
24.新型城镇化
【答案】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营、管理三个环节都国际化。生产国际化是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经济现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化的生产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走向生产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发展起来后,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由原来的仅有工业国和原料国的垂直分工,发展到出现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111.资本积聚
【答案】是指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112.生产价格
【答案】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113.资产收入
【答案】资产收入指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资金收入。如投资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红利等收益,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出租资产所获得的租金,以及公有制企业由于拥有和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同、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等。
114.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答案】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指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的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这种经营方式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在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写上这一经营体制,有利于它的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115.国际垄断同盟
【答案】国际垄断同盟指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国际垄断同盟是垄断资本在经济上实现其对世界统治的工具。其初级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等。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成为其主要的形式,并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如欧洲联盟。
11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1)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种更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成为普遍性的主导型企业组织形式。
(2)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它是公司制企业的一种主要形式。
117.内向型经济
【答案】内向型经济指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国家的经济,即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生产,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212.单个资本
【答案】单个资本是指能够独立发挥资本的作用,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当资本作为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资本的职能作用时,就是单个资本。
213.对外开放
【答案】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从经济意义上说,就是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交往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摒除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法。
214.商品的交换价值
【答案】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215.商品比价体系
【答案】商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不同种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工农业产品比价、农产品比价、工业品比价等。
(1)工农业产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农民购买工业品的价格与国家和工业企业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的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2)农产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不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3)1业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各种不同工业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216.资本主义银行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指充当货币资本所有者与职能资本家的中介人,专门从事货币资本借贷业务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的信用业务分两个方面:(1)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2)资产业务,主要是发放贷款资金。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自有资本,二是借入资本,即吸收的存款。
217.控股公司
【答案】控股公司指持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从而达到控制该公司目的的公司。控股公司有两类:一类是专门从事投资性业务的控股公司,它除了以投资控股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之外,不经营其他业务;另一类是除了从事以投资控股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之外,还经营其他方面业务的控股公司。从一般情况来看,前一类控股公司的投资控股对象,并没有行业特点,而后一类控股公司的投资控股对象,往往与控股公司经营的其他业务有一定的行业关联性。
218.垄断
【答案】垄断指少数企业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对某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实行控制或独占。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帝国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1)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联系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纸质副本”,以证书形式证明实体资本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
①实体资本具有基础性作用。其表现在:第一,实体资本的运动状况决定着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第二,实体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发行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第三,实体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
②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和影响。其表现是:第一,虚拟资本与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体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体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第二,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体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第三,虚拟资本扩大了实体资本的活动范围。
(2)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
从矛盾性来看,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由实体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这样一来,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就会与实体资本的价值变动相背离,其价格不随实体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第一,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第二,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第三,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305.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什么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为什么?
【答案】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来决定的。这个可以从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来解释。
土地的好坏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或基础,但它不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根本原因。产生级差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即指在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而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这是因为优等地和中等地是有限的,只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不能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时,劣等地也必须投入生产。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中等地决定,耕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因而就不会经营劣等土地。但是,这些农业资本家又无法随意扩大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范围,因为土地数量是有限的,这样,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便形成了对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经营垄断,使得资本不能自由转入农业,特别是不能自由投到优等地和中等地。但是,劣等地如果不投入生产,便会发生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农产品的价格必然上涨,一直上涨到劣等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相等,耕种劣等地也能获得平均利润时,也就是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决定时,农业资本家就会去经营劣等地。由此可见,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总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按照这个生产价格出售农产品,都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306.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答案】二次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去通过国有企业、国私合营企业、国家对私人企业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等方式,从资本、生产条件、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直接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外,主要以各种政策措施为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广泛的调节。
主要的政策措施有: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调节,是指通过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者之间、买卖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都存在多方面的竞争。⑤规范性。市场经济主体是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的企业或个体,他们都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制度进行有序合作或竞争。
348.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它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结,又是新周期的起点。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市场盈溢,物价猛跌;工厂、商店和银行大量破产倒闭;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现金奇缺,利息率上升,有价证券行市暴跌;失业人数剧增,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大众生活恶化,整个社会陷人混乱和恐慌之中。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原因主要有:
①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从一般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生产,就有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因为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的公式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W转变为W—G—W,流通过程就有出现中断的可能性。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货币就不仅表现为流通手段,而且具有了支付手段的职能。信用的出现使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值是生产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②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与竞争的外在压力相结合,使生产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生产的不断扩大和使用价值的大量增加,需要社会购买力的相应增加作为保证,没有社会需要的相应增加,社会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雇佣工人既是生产者,又是自主的消费者。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种双重地位,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矛盾——每个资本家在自己的工厂内部剥削工人越成功,对总体资本家而言,其商品实现越是困难。资本积累的发展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工人阶级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份额相对资本家阶级在不断缩小,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跟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
生产和需要的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导致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又是这一矛盾得以强制性缓解的方式。
349.为什么要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
【答案】(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或社会对于失去劳动能力或没有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人予以帮助的制度,也是以社会力量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至少都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是有主有次、相辅相成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主,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为辅。
(2)构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手段,事关广大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考虑增进公平与提高效率的有机结合。
①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385.简述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案】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由公式可以发现,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快慢。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预付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固定资本周转速度较慢,流动资本周转速度较快,因此,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反比,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正比。即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则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386.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主义也存在商品经济。
(1)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点
比如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处于社会分工中的生产者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相互联系;劳动产品的交换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并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依然起作用;经济主体的行为受价值规律调节;存在着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等等。在这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与其他社会的商品经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在不同的社会中,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商品经济所依据的所有制基础不同,因此,它所实现的经济关系也就有所不同。这就构成了商品经济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特殊性。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商品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因此,商品经济是实现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媒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商品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因此,商品经济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以及劳动者之间按劳分配关系的媒介。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本家是通过追求交换价值的形式,来追求剩余价值的实现;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企业对交换价值的追求,则是为了实现劳动者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在此过程中使劳动者的总体利益得以实现。
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和所有制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作为商品以其价值与表现为工资形式的预付资本相交换;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还采取向劳动者支付工资这种货币形式,但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一体化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在公有制内部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工资也不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关系在某些方面还受到限制。
387.什么是国际价值?影响国际价值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商品国际价值量的因崇主要有:
(1)劳动生产率。国际价值量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动。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的国际价值量成反比。()
(2)劳动强度。国际价值量还受各国劳动强度的影响。劳动强度是指同一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它与价值量是成正比的。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遂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也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418.资本积累有何客观必然性?
【答案】一是由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的,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就是不断增值的价值,为了实现价值的更大增值,就必须扩大资本总额,进行资本积累。二是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所有者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迫使资本所有者不断积累,不断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是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因。
419.我国应怎样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答案】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在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要改革工资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①实行这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A.之所以实行这种分配制度,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决定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是主要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主体,为适应市场,必然有多种经营方式,从而有多种分配方式。
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具体表现和要求。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进行投资、经营或技术人股等,给其带来相应的收入,这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进行分配。所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果。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
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452.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答案】(1)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的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的发展,它以产业结构中越来越多的渗透技术因素为标志,以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基础。就其实现机制来讲,起重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和创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即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产出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它包括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和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意味着产业之间的良好协调和较大的产业效益。
(2)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成为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具体措施:一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要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发展思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速提高信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二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三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重点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四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布局和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农、林、牧、副、渔与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拓宽领域,扩大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法律、咨询、理财等现代服务业和居民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强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
453.简述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484.简述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
【答案】社会上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必须是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它们都应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以获取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具有自主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有的全部权利。缺乏市场经济主体,市场机制既没有载体,也没有作用的对象,就无法起作用,从而市场经济也就不存在。任何社会形态下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就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法人,从而能够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才有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并在竞争中取胜的动力,也才有在竞争中可能失败破产的压力,正是这种竞争和优胜劣汰,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485.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答案】(1)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出的特有的人口规律。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相对于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这是资本积累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所起的变化。这里的资本有机构成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在物质形态上,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主要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在价值形态上,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并相互推动的。资本积累促使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增加相对剩余价值,从而扩大资本积累的源泉。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资本积累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在资本的技术构成上,表现为劳动力使用的生产资料的增加,从而提高了资本技术构成水平。资本技术构成的这种变化,在价值构成上就表现为全部资本价值中不变资本价值部分的相对增加和可变资本价值部分的相对减少。因此,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必然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周期性的,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生产周期变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例如,在危机期间,大量工人被解雇,被抛进失业大军;在生产走向高涨时,又从失业大军中随时吸收所需的工人。相对过剩人口起到了劳动力“水库”的作用。而且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也有利于资本家对在业工人进行剥削,因为资本家可以利用这一点,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因此,相对过剩人口即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然条件。
486.怎样理解生产和消费、生产和分配、生产和交换的相互关系?
【答案】(1)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广义的消费分为生产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原料、燃料等各种物质资料和生活劳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上的平衡。但是,应该将这种平衡理解为一种趋势或大体平衡,而不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完全相等。实际上,社会总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是经常存在的,然而不能把社会总供求之间任何程度上的不平衡都称为失衡。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的可能性:一是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存在的内在矛盾。二是微观方面的原因。三是宏观层面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上述原因外,体制因素是造成这一可能性的最主要的原因。
(3)在我国,社会总供求在总量上的不平衡甚至失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二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4)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称为需求膨胀或供给短缺,表现为经济过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信用过分扩张和市场秩序混乱,作为以上几种状态的综合表现,严重时可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可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价格结构调整引起的通货膨胀三种,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破坏了资源有效配置的环境,降低社会经济效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扰乱收入分配秩序,从而引发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在对外开放条件下,通货膨胀还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和1997年以前的体制转型过程中,由于企业行为不合理和财政预算软约束等原因,经常发生的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情况。对此,我国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治理经验,如实行较紧的财政政策,紧缩投资和消费支出;实行较紧的货币政策,抽紧银根,提高利率等等;所以每次经济过热的状况都得到了较好的克服,国民经济重新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5)社会总供求失衡的第二种情况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其表现是: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出口不振,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下岗增加。这种情况也被称为供给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严重时可导致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第一,抑制经济增长,甚至会导致经济衰退。第二,增加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第三,持续的通货紧缩易形成需求不足—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此外,通货紧缩对进出口贸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997~2000年我国出现的就是通货紧缩现象。
508.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社会资本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因此,研究社会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首烹,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538.简述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及其关系。
【答案】(1)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集中是指将若干已经存在的、分散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作为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第一,资本积聚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第二,资本集中也可以促进资本积聚。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又是有区别的,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资本集中是社会资本的合并或联合。第二,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第三,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积累基金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受积累基金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本。
539.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案】增加国民收入有三条途径:(1)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主要是投入生产中的劳动者人数的增加,并使每个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都能生产出应该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及创造出应有的新价值。(2)提髙劳动生产率。它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3)合理使用固定资金和节约使用流动资金。д心
540.如何理解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在新世纪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答案】(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具有客观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这一物质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在国际范围内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和协作。
其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确认识了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吸取历史教训,抓住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20年来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再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第二,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第四,有利于加快发展和走向现代化进程。20多年来的开放政策,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在新世纪,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该积极调整政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体
(3)自我发展
即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积累,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它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增强,企业物质技术水平和职工素质的提髙,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等等。
(4)自我约束
即企业在其自身的预算约束和外在的市场约束下,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企业的预算约束指企业的收入对企业支出的约束,它使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资产能力负债,并根据企业的资金来源,安排企业各项支出。企业的市场约束指市场上的资源供给状况和产品需求状况,以及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约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经济活动,以适应其内在的预算约束和外在的市场约束。
569.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日趋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发展趋势。
570.简述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与资本有机构成之间的关系。
【答案】(1)任何企业资本的构成都可以从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物质构成来看,企业的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一般来说,这种比例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或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构成来看,由于生产资料的价值表现为不变资本c,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可变资本v,企业的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我们把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
(3)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也会随之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就提高。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一致,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并不都是由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资本技术构成相同的,可以有不同的资本价值构成,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变化可能不同。价值构成相同的,技术构成也可以不同。
571.结合我国体制转轨期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供求关系的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结构失衡的现象比较明显,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供求总量发生了相反方向的变化,出现了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需求不足的态势。而通常意义上的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我国非常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加快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力度,对产业之间比例结构、技术结构、空间布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资本积累的最大可能性、社会有效需求总量与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等。如果将这些因素归类,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首先分析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如果以一定时期(如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综合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那么,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这一时期所有部门的劳动就业量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乘积,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等于劳动就业量增长率加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其次再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就微观而言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宏观来看,取决于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地区布局的合理化。由于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因素较为复杂,例如投资增长也会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因而难以简单地量化为若干经济变量。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的一般公式可以表述为:经济增长率=(积累率×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资本-劳动比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因素以外,经济增长还会受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有:第一,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成正比。第二,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第三,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的总称,包括土地、森林植被、矿藏、空气、水等。一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会影响该国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第四,制度或体制,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或体制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或体制安排不仅会改变收入的分配,而且会改变经济中资源使用效率及其潜力。第五,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经济增长还要受到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状况的制约。一国经济发展可以突破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上述各个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应当通过实现各个因素的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来促进经济增长。
609.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首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其次,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1)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2)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主体,以防止由于企业行为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
第三,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市场机制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具有客观性、竞争性、平等性的优点,但必须以完全的市场竞争和机会均等为条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价格形成还不规范,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不可能形成,进入市场的主体参与竞争的机遇不完全均等,个人的天赋、智力、能力、创造力、努力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市场机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采取相应的宏观政策予以弥补。具体措施有:①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②加强税收政策调节。③加强法制建设。要依法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
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
637.简述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答案】(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的运动公式为:W(商品)一G(货币)一W(商品)。资本的运动公式为:G(货币)一W(商品)一G(货币)
(2)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比较两种运动公式,不难发现它们的区别如下:①买与卖的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②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均是货币;③两者的流通媒介不同。前者以货币为流通的媒介,后者以商品为流通的媒介;④两者的流通目的不同。前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特定的使用价值,后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⑤两者的流通限界不同。前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或满足一定的需要,因此,目的达到了,流通过程也就完结了;后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而价值增殖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资本流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
638.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来进行?
【答案】(1)经济效益是从属于一定社会生产目的的劳动耗费、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为一定时,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较差。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它表现为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产品。
(2)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来进行,首先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只有各项经济工作都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断丰富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我国要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在全国范围内达到小康水平。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动强度来提供更多剩余价值已淡化,逐渐被文明的“行为管理”、“人民资本主义”等所取代。强调对人的行为的激发与引导,重视对企业职工高级需要的满足,以调动持久的动力。现在,从表面上看,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大为改善,繁重的体力劳动明显减少,而劳动者的脑力支出、紧张和专注程度却可能提高了。
670.说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理论与西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异同。
【答案】(1)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四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P;二是货币流通速度V,即一定时期内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前两项的乘积就是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它们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主要以费雪的剑桥方程式为代表,其中,M是货币数量,强
调货币供给,k是人们持有的货币量与名义收入的比例,y是名义的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货币价值。
(3)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与西方传统货币数量论在形式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待流通的货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以及货币流通速度来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不同之处在于:
①马克思的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而纸币的发行代表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而货币数量论表示的是一种恒等关系或者均衡关系。
②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纸币发行量如果相当于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就专有等于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购买力,如果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的购买力就低于金属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产生通货膨胀。而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数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看作是一种单向的、简单的数量关系。货币数量增加,人们手头的实际持有货币余额大于人们意愿持有的余额,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价格就上涨了。货币数量论通过这样的机制来解释货币数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67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存在的,以各种形式同国营经济相联系的、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虽然都是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但是它们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属性完全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后者是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由谁(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67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物质基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马克思说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开始到18世纪末叶结束。这一期,欧洲完成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建立在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的。
(2)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源。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诞生了一批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随着资本主义经
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人与人之间、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及生产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紧密,范围也日益扩大。而自然经济中各经济单位分散生产、互不往来,具有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特性,束缚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中各经济单位互相依赖、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在观念上从自我封闭到逐渐开放是很重要的一步。各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交往中发展自己,在互相竞争中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3)开拓进取型经济取代了固步自封性经济
商品生产者为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必然竞相改进技术或采取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不断激发商品生产者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自然经济只限于自然分工,排斥劳动的社会分工和协作,限制和延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反过来又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扩大再生产取代了简单生产
商品生产者为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不断增加投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自然经济下以家庭生产为主,完全是一种简单生产模式。商品经济下大规模的生产大大減少了成本,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为新技术的研究、新设备的发明以及各种文化技术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社会经济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5)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作用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这些经济规律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而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这些经济规律没有发挥作用的条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实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公平竞争在市场上能够实现,这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同时推动了社会形态的进步,加速了封建社会战胜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战胜封建社会。
(6)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不仅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这种目的性一方面有利于强化竞争意识,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社会财富的增加又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综上所述,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历史进步性。
70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这一表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的新概括,是对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这样并列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并依法加强管理。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
③这种过剩是相对于有效劳动需求的相对人口过剩。
④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流通公式为G—W—G',价值的增值是生产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仅仅成了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⑤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与竞争的外在压力相结合,使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需要社会购买力相应增加作保证,否则社会再生产过程会中断。但是,工人阶级既是生产者又是自主消费者的这个双重身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矛盾,即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对抗关系,会使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严重。
生产和需求的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导致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又是这一过程得以强制性缓解的方式。
717.论述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定义、竞争的类型、竞争的积极作用与过度竞争的消极作用。
【答案】(1)竞争的定义
竞争指商品生产者或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销售等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各种竞争的结果关系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生死存亡。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主体,不管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要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经济利益的角逐。
(2)竞争的类型
竞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分类:①根据市场结构特征,可以从理论上把竞争区分为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又包括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②根据竞争主体所在的领域,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及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③从竞争主体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卖方之问的竞争、买方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④根据竞争的手段厂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3)竞争的积极作用
竞争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①由于市场经济只承认竞争这个权威,竞争就为经济利益主体实现经济利益提供了一种公平的机制,排斥或弱化利用竞争以外的手段谋求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②竞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竞争压力激励各经济行为主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机制。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具体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A.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具有使用有限资源的优先权。价格是衡量效率的尺度。一般地说,能出高价购买经济资源的企业有较高效率,紧俏的能源和稀缺的原材料都期望让渡给出价'较高的企业。竞争中所形成的资源价格是一种资源的社会成本,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使这种社会资源成本得到补偿,它就无权使用这种资源,否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B.竞争能保证由最有效率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社会上所需要的产品应当是售价最低的产品。售价低意味着成本低,是以企业较高的生产、管理效率为基础的,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消费需要。如果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企业就应被淘汰。竞争是优胜劣汰的机制。
显然,竞争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是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但是竞争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即过度竞
趋势。
734.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基本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并不意味着每次商品交换都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实际上,大量的商品交换可能是价格高于价值,也可能是价格低于价值。这种情况,并不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破坏,而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因为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通过价格来表现的,价格应该等于价值,但在市场上,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价格的变动,其中主要的是供求关系。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反之,求过于供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但是,第一,不管商品价格如何涨落,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而上下波动,价格不会与价值距离太远。第二,从商品交换的长时期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这种高于或低于的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在总体上价格和价值相等,也就是从总趋势的平均看,价格和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是:
(1)对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这是指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自发调节商品生产,调节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往往是通过市场价格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的。该商品价格上涨,表明该商品供不应求,生产该商品比较有利,从而扩大生产;反之,某商品价格下跌,表明某商品供过于求,生产已经过多,有些已经卖不出去,就要缩减生产或改变生产方向。但是,价值规律的这种自发调节作用具有滞后性、盲目性,必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2)对社会生产起推动作用。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如某个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水平,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卖的,于是这个商品生产者就会比别人获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该生产者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生产者竞相改进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对生产者起物质激励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由于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他们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熟练程度也不一样,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生产条件好的就会取得较多的收入,不断改进生产条件,不断扩大生产,使生产迅速发展;反之,那些生产条件差、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不断亏本,直至破产。这就从经济利益上刺激那些生产经营的优秀者,鞭策那些落后者,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的结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两极分化,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735.如何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基本建立,保值增值责任初步得到落实,国有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竞争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必须看到,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违纪违法问题在一些领域和企业比较突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需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包括准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是有主有次、相辅相成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主,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为辅。
①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看,社会保障最初只覆盖工业工人,随后依次逐渐扩展到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公务人员和农业工人、个体劳动者和小业主,甚至工薪劳动者的配偶。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必然要求。
②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年龄结构老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未来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的现实情况,再考虑到国家的社会保障资源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具有刚性、经济不景气时社会保障支出反而会急剧增长,因此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时候,支付起点应相对低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者从整体上只能享受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广覆盖应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
③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制度的国家中表现为不同的模式。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结合自己的国力与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国家建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起到基础性作用,只能解决国民在遇到收入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问题,尚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样,补充保险或政府鼓励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保障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一是能满足不同个体和家庭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要,有助于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二是有利于解决低保障、广覆盖所造成的公平有余而保障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效率损失问题。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包括国家强制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和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成。
④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往主要采用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既不公平,也不能筹集到足够的基金以备未来之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社会保障既能体现自己养活自己的原则,又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备将来使用。这就要求实行多样化的筹资模式,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⑤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形成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依法办事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地发展。
752.试述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与政策。
【答案】(1)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调整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除了因为它反映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客观要求外,还在于它对于整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国有资产所有权处于分割的局面,并且以实物资产管理为主,必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分散在各级政府和部门手中,强化部门经济,使企业的产权转让非常困难。这不仅导致了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和资源利用的浪费,而且使整个社会范围内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不到改变。在国有资产呆滞状态下,国家和企业只好不断地追加新的投资,对经济结构的增量进行调整,但增量资产一旦成为存量资产又会陷入新的凝固状态。
②有利于健全产权管理体制,加快企业转亏经营机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随着股份制、中外合资等资产组织形式的出现,明确产权责任和改革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政府的一般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仍没有彻底分开,政府部门凭借社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职能,经常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如有的政府部门制定了许多要求企业对口达标、验收的标准,使企业忙于应付接待、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生产和经营,使企业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政府附属部门的地位。国企改革中两权分离的不彻底使政府部门一方面常常以所有者身份截留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企业不具有法人财产权,没有处置企业资产的权利,其经营管理权必然是不充分的。企业不是产权主体,只能负盈不负亏。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会阻碍资源的合理流动。
③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开放式与封闭式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企业采取开放式的财产组织形式,以使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但是传统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封闭式的,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经济联合,即使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也只是能通过缓慢的自我积累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在无需扩大生产能力时,闲置的资金或生产设备也不能投放到其他企业中去发挥作用。这种传统的流动和重组,也使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有利于解决企业产权模糊和企业兼并的矛盾。
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使企业缺少处置资产的权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兼并,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不到位,产权代表不明确,使企业无法决定兼并或被兼并,在具体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有偿转让和兼并交易费用归属也很难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积极性。由于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在企业兼并中必然进行干预,如果盲目地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把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硬性搭配给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会使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出现滑坡,甚至被拖垮,不利于企业走向市场,这种人为地规定生产要素的流向,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
产权主体的社会化是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在产权主体社会化和产权清晰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主体的社会化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利益主体的风险与责任意识,强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⑥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与职工的密切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使广大企业职工成为企业财产的具体拥有者,是职工广泛参与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文化的制度基础。在充分承认和实现劳动者、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之间不同作用和贡献的前提下,实现职工持股并保持合理的差别性,并由此使各类人力资本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承认并确立劳动力产权的基础上,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国家利益长期地、合理地统一起来,逐步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共同体。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78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双重作用?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可以兴办那些私人垄断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第二、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凌驾于个别私人垄断资本利益之上,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因而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润的狭隘界限。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促使垄断资本加强科技的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竞争力,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四,资本主义国家为垄断资本提供了有保障的国家市场,保证了垄断组织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增加了资本积累。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第一,国家垄断导致生产技术的停滞趋向。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主要来自税收,使得广大人民的税负越来越沉重,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第三,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造成严重亏损,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第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军事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军事方面,大量的社会财富游离出社会再生产过程之外,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影响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78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依据及其意义。
【答案】(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依据
按要素分配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使用者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贡献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支付相应报酬的一种分配方式。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要素所有者成为具有独立利益的市场主体之后,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形成商品经济关系,生产要素主体才可能获得相应的收益;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才能在市场上形成合理的价格,使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成功地交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分配的方式。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就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②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不是绝对对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贡献相同时,劳动者在公有制企业中根据按劳分配获得的报酬,与非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动力价格获得的劳动报酬在数量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二者反映了不同的生产关系。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是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的。确立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投入我国的经济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推动科技进步,克服因资本不足、技术落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①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是以各种生产要素(包括非劳动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为前提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物质财富总是以相应的社会形式存在,而作为分配对象印财富,也只能是社会财富。根据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辩证法,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生产要素,同样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在商品经济中,物质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而所谓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规则和国内法律之间的关系,将广泛的咨询程序和评估机制通过该法确定下来,规定企业、行业,作为受害方在WTO下的救济措施或者受到投诉时的应对程序。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和有关组织处理WTO事务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最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尽量化解其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为保护国家主权,经过政府和国会的协商和讨价还价,美国设计出了以《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和争端解决评审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对策措施。这一系列保护措施,在实践上看已经收到了满意的政策效果。我们应当重视美国人在制度设计上表现的远见,以及运作的透明度、广泛的参与性和程序的严谨性。美国、欧盟、日本等政府对关税有效保护率都十分重视,在关税政策中普遍采取了关税升级的结构。我国应努力研究国内产业有效保护率的问题,根据我们的需要调整关税结构和生产结构,制定合适的关税政策。我国还可以以欧盟“贸易壁垒条例”和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为参考,建立我国法人或公民就外国政府违反国际义务对我国贸易或工业造成的损害向我国政府部门申诉的机制,尽早开始相关的争端解决程序,真正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803.试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
【答案】(1)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是:
①产权清晰;
②权责明确;
③政企分开;
④管理科学。
(2)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①政企不分;
②产权不清;
③责权利不明;
④管理不科学。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对于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履行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企业为自身利益进入市场、进行竞争的热情和动力,改善企业的经营活动,取得良好的经营效果;它有利于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和内部治理机构,改变过去经营结果无人负责的状况;它还有利于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并通过控股、参股方式用较少的资金支配较多的资金,从而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它还有利于国家财产的保值增值或免遭因负连带责任而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更大损失。
804.资本周转速度是怎样影响到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资本周转速度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加速流通资本的周转,可以减少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占用量,从而相应增加生产资本的占用量以扩大再生产,增加剩余价值量,也可以用较少的预付资本维持同样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加速生产资本的周转,可以节省生产资本的预付量,用较少的生产资本得到同较多生产资本同量的剩余价值量,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国外展开经济交往。归结起来,就是将对外经济交往作为解决中国经济矛盾、壮大公有制经济、抑制乃至消除官僚资本、促进小农经济改造、实现工业化的手段之一,同时将对外经济交往作为中国经济结构的必要一环。
②策略是目的的运作体现。对外经济交往的策略,要立足于知己知彼。首先是知己,即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发展具有明确的认知,并清楚我国的优势和劣势;其次是对外国经济制度、体制及结构的具体了解,由此制定国家总体策略和分行业、区域的对外经济交往策略。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总策略或称“战略”,就是为促进小农经济改造、实现工业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因此,要求以引进先进工业技术为主。但技术先进的国家会在出售其技术时设置重重障碍,而且要价很高。尽管这样,中国又不能不购买必要的外国产品,甚至不能不引进外国资本在国内办企业。这是必须做出的让步,但又应在国内做好尽快消化、改造这些技术的准备,并加强研究,从其产品中发现其技术因素,力求在借鉴的过程中掌握并创新技术。对于已经出现的对外国产品的依赖、忽略改进和研究其技术的倾向,必须坚决地制止。
821.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案】(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指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是使我国的对外开放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新形势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是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二,优化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是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在多年对外开放实践中总结出的基本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以开放金融、电信、贸易和旅游等服务领域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第二,要以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第三,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利用外资,必须鼓励跨国公司向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第四,改善投资环境,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
(3)实施“走出去”战略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竞争,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还必须“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走出去”战略是指到境外去投资办厂,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第二,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走出去”不仅包括对外投资,而且还包括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如对外设计咨询、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等。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全局具有很深远的影响。“走出去”战略以在境外投资办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的不断提高。因此,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改革,并成为改革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⑥经济与政治。在渐进式经济转型中,在经济市场化的同时,坚持政治上的稳定和相对集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良性循环。而激进式改革则在经济市场化的同时政治也呈多元化倾向,主张放弃原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走“全盘西化”的道路,造成政治动荡,经济“休克”。
84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而不是政治学?
【答案】(1)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在这里的含义是国家的、社会的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政治。
(2)马克思之前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产品价值如何形成、财富如何增长、财富如何分配等问题,着重研究的是生产力。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和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矛盾,着重研究的是生产关系。
(4)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更不是政治学,而是经济学。
841.怎样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这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和多层次,同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这是由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所决定的。(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42.试述级差地租及其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答案】(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有好坏和肥沃程度的不同。同量资本投入好坏不同而面积相同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也就不同。农产品是按照由劣等土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因而投资于优等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就作为级差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经营垄断。土地的经营垄断是指可耕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和中等土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农业投资者的经营对象,被他们经营使用后而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这种土地的经营垄断,使得其他部门的资本不能自由转入农业从事经营,特别是不能自由投资到优等和中等地经营,使农业中的竞争受到限制。从而使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并作为级差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4)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来自于耕种优等和中等土地的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5)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特别是级差地租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地租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由于土地的等级、位置不同产生级差地租。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土地所有权,城乡土地由于优劣等级、地理位置不同,客观上存在着极差地租或级差收入。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在现代化建设中,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城市土地,都需交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币与活劳动直接相交换,如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就不可能得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基础就不可能存在,资本家也就不成为资本家了。如果进行不等价交换,那就违背价值规律。
由此可见,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是,在表面现象上,资本主义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并不是个别人的有意歪曲,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引起的。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工人出卖劳动力,同其他商品交换一样,买者要付出货币,卖者要付出与货币不同的物品,双方的权利是平等的。但劳动力作为商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看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这样,似乎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似乎是劳动的报酬了。
(2)对于工人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他劳动一天,得一天工资;劳动一个月,得一个月工资;如果不劳动,就拿不到工资。这就造成一个错觉,好像工资是由劳动换来的。
(3)在一般情况下,工人往往是在劳动之后才取得工资的,这很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就是工人出卖劳动所取得的报酬。
(4)资本主义工资往往是按劳动的时间或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支付的,因而工人劳动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工资越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得到的工资也越多;至于从事同种工作的工人,劳动熟练程度不同,得到的工资数量也不同。这些现象,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861.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导致劳动力价值降低以及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提高的原因。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导致劳动力价值降低的原因
由于工作日的界限和工人阶级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使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行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们便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只有改变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即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价值又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劳动者的生活资料价值变动就会使劳动力价值变动,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也会随之变动。在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中,还包含着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类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也会影响劳动力价值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关,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相应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相对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单个资本家仅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般不能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不能使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同时导致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提高的原因
工资量的变动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差别上表现最明显。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由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资本家对工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要对工人进行培训,这会促使在职工人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果在职工人流失到其他的部门或行业,资本家就会有很大的损失,招纳新的工人要花费一定的培训费用。所以资本家一般会增加在职工人的工资。这样,个人的名义工资就会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部门所消耗的
考研专业课资料学长一对一诚招加盟门向现代部门相应转移的明显过程。
③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提高,农业劳动力开始有了较多的剩余,因而也就出现了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的客观要求。但是城市现代部门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仍然有限,这是我国二元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实矛盾。
④我国的二元经济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性,而且还在加剧。地区间存在着农业劳动者同工业劳动者在收入上的显著差别,更存在着同前一类地区劳动者总体收入上的巨大差别,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不同进程更加明显地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上。
(2)消除二元经济不利影响的途径
二元经济的存在,对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消除二元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途径: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完善市场交换机制,缩小工农业差距;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878.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发展趋势?
(2)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日趋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879.为什么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引进来”战略作用是巨大的?
【答案】第一,三资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资源转移效应作用。三资企业的建立给我国带来了资本、技术与管理技能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弥补了我国相关要素的短缺,提高了我国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素质,实现了市场的扩大、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形成了生产要素的有效转移,产生了流动加速效应。
第二,外商投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振兴,加快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从改革开放初期以港澳投资者为主的投资合作开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有着地缘优势的广东、福建等省区的开放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型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的形成,充分表明外商投资对地区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强有力的发展态势、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和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路线,进一步吸引了世界各国著名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它们的投资战略明确,力量雄厚,成功率高,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起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成为区域经济中的亮点。
第三,外商的投资,加快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扩大了我国的国际视野,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外商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大量进入我国,由于它们和国际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把我国经济的一部分纳入了其全球网络,使我国经济更有效地和全球经济相渗透、相融合,使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网络,扩大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从而带动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发挥跨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
880.试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案】资本循环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资本运动的规律。资本循环理论告诉我们,为保
以上为本书摘选部分页面仅供预览,如需购买全文请联系卖家。
- 上一篇: 2025年辽宁工业大学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加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